《梅嶺三章》教學反思四則
課后反思一(極簡):
我在上這一課時注重引導了學生理解詩歌的內容,以及三首詩歌之間的內在聯系。層層深入的教學,讓學生體會到詩人無限忠于革命事業,誓與敵人血戰到底的大無畏精神和為革命英勇獻身的崇高思想境界。
《梅嶺三章》中顯示的為民族解放,為理想和自由不惜犧牲生命的精神,在古今許多詩作中都有所體現,但是由于時間的關系,沒有對此進行拓展延伸。
課后反思二:
這堂課的亮點一在于詩歌的朗讀,以比賽的形式。亮點二在于把握課中關鍵詞提煉式學習方法讓學生更迅速地宏觀把握詩。有著不平凡的人生經歷,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堅定的信念、高尚的品格和過人的文采,這使他如巨人般屹立于天地之間!這就是久經考驗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我們國家還有許許多多像一樣具有偉大人格魅力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教學中應由課內向課外拓展,讓學生更多的去了解歷史,了解偉人!另外,通過這堂課讓我更深刻的理解要上好一堂課,對教師的基本功要求比較嚴格,如果沒有吃透文章,理解其中的深意,就難以講解透各知識點,更無法駕馭教材,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因此要提升個人素質,提高駕馭文本的能力。
上完這節課,我最大的收獲就是上課要以學生學會東西為宗旨,課要實實在在,不能只做表面功夫。無論上什么課,這個宗旨都不能變。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秉持這一原則,上實實在在的課,做實實在在的老師。
教學反思三:
通過教學《梅嶺三章》,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這是一篇自讀課文。鼓勵學生借助注釋,疏通字句,了解全詩大意。反復誦讀要貫穿教學過程的始終,不用過多講解。每讀一次,教師要提出明確的要求,方式要多樣,讀出氣勢,讀出感情,直至熟練背誦。
學生在朗誦全詩、初步理解后,對閱讀提示中提到的意象進行思考。教師可進行提示點撥,但整體上以學生討論為主。作者對于意象的表現,采用了不同的藝術手法。一方面要引導學生通過討論,理解這些意象的內涵以及表現手法;另一方面,不能孤立、零散地來解讀一個個意象,要把它們放在整首詩作中來解讀,關注意象群整體所營造的氛圍,體會其整體表達的情感。對于詩中的典故,不必過深挖掘,防止喧賓奪主,能夠理解典故在詩歌中的含義即可。
舊體詩在寫作時,常模仿前人詩意,或化用前人詩句。本詩首章、次章末二句與李清照《烏江》、陸游《示兒》明顯相似,可進行比較閱讀。還可結合“閱讀提示”,補充周恩來的《大江歌罷掉頭東》,魯迅的《自嘲》《自題小像》,郭沫若《贈陳毅同志》等詩作,開展拓展閱讀、比較閱讀。
最后.如果學有余力,可讓學生自行收集資料,適宜地補充陳毅同志的戰斗經歷。這有助于學生更深刻地理解詩歌的思想內容,激發起對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崇敬和愛戴之情。
課后反思四:
《梅嶺三章》是陳毅的經典之作,字里行間飽含著無產階級革命者投身革命、勇于獻身的凜然正氣。我在講授本課時,按照雙線推進、并行不悖的思路有序展開。一是貫穿朗讀主線,通過播放錄音、范讀、學生齊讀、分散讀等形式,營造濃郁的朗讀氛圍,讓學生在朗讀中體悟語感,理解詩意,把握情感。二是梳理三首詩之間的內在聯系,使學生認知系統化,構成嚴絲合縫的體系。通過循序漸進
地講解,學生明白了這三首詩的內在聯系:首章首句設問,總領全篇;然后依時間順序,從“追憶往昔”“面對當日”“展望未來”三個角度回答首句問題,從眼前回顧過去,從現實寫到理想,一氣貫注。
遺憾之處是講解作者表達的強烈思想感情時,局限于這三首詩,局限于陳毅本人,而沒有拓展延伸。應該聯系鮮活的現實生活,把當代尤其是近幾年涌現出的英雄人物、模范代表身上迸發出的愛國愛民、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竭誠奉獻的時代精神與陳毅崇高的革命情懷聯系起來,引導學生傳承偉大的民族精神,爭做有擔當的時代新人。只有這樣,才能夠充分發揮詩歌文學性、思想性、教育性的功能。